最新要闻


上善若水 “心”火相传—— 西北工业大学实践队再次走进宝鸡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3-07-22 | 浏览:400次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7月22日上午,由宝鸡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西北工业大学青悟新思想实践团红心追影实践队,联合开展了“上善若水 ‘心’火相传”——第二期走进宝鸡暑期实践活动。









01


走进军休所





  活动当天在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张作伟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宝鸡市军休所,通过座谈、上门看望慰问老兵、走访抗战工业遗址,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



  在当天上午,实践队抵达宝鸡市军休所后,首先,由宝鸡市军休所所长王宏,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张红兵,同带队的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张作伟老师,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9名队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座谈会上大家一起观看了军休所宣传片,首先由王宏所长介绍了市军休所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军休所应对适老改造和提升服务,切实做好休养人员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的保障。联合会负责人张红兵,结合本次实践活动,勉励实践队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利用学校资源,结合专业所长,可开展数字化赋能,真正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并落到实处。团委书记张作伟指出,要开展沉浸式实践,深入挖掘老兵们的真正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






02


走访老兵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抗美援朝老兵田永成家中,一位九十余岁高龄的老英雄端坐沙发,两边是满墙的荣誉证书,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感染了每一个人。老英雄抚摸着厚厚的相册,沿着时间线对自己的军旅故事娓娓道来:“除了没帮部队生过孩子,其他的都干了。”从他紧急入伍到抗美援朝的三线服役经历,从作为防疫员应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从四周到中心的消毒方式,到倒水时司令员平易近人的一句道谢。老英雄如话家常地诉说着峥嵘岁月,他和这段历史,是共和国的家珍,也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青年的“家常”。



  告别田永成老人,实践队来到郭秀英奶奶家。郭秀英于1949年1月参军入伍,一年后入党,老英雄已经九十三岁高寿,但她永远忘不了入伍时为两名伤员打热水的经历。夜间下着大雨,为了及时抢救伤员她艰难地在泥泞的土坡上爬行,最后找到亮着灯的一户人家,得知是解放军后,老乡很热情地提供热水让她带上,之后郭秀英不顾身体疲惫,冒着雨将两碗热水送到伤员手中……。现如今,郭老的小女儿从事医生工作,孙子从事民航工作,一生奉献,一个信仰,一脉门风。



  最后实践队来到了老兵李安家中,李安是河北滦南人,1947年8月入伍,1948年8月入党,到今已光荣在党75年,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作战到新中国的建设,他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讲到受伤时担架班抬着他过敌人封锁线的故事,卫生员说:“有我们在就有你在”,一句简单的话语,不仅坚定了他的信念,更跨过岁月打动着今天的我们。“人民解放军,就是为人民而战,为人民服务”——从他的口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那段艰难岁月中真挚的革命信仰,老兵终会退伍,但永不褪色。





03


走访学习





  

  接下来实践队走进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走访学习。武汉会战后,民族工业内迁,一部分就来到了宝鸡,其中就有申新纱厂。当年为了抵御日寇空袭,纱厂主体建在窑洞内,抗战期间共生产棉纱6.2万多吨、棉布43万多匹,为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走进窑洞,映入眼帘的是粗糙斑驳的青红砖墙壁,脚下是纵横贯穿、四通八达的网络,眼见得构思精巧的通风排水防冲击波设计,耳听得工厂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方式……,队员们置身其中,体悟到先辈的苦难和智慧,心中泛起无限的敬意和自豪。



  一个老兵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遗址就是一段历史。红心追影实践队用耳朵倾听老兵故事,用镜头记录珍贵瞬间,用行动践行报国初心,奋楫笃行、臻于至善,通过行动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引领西工大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勇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了解,早在2021年7月,该团队就曾联合宝鸡团市委、宝鸡市军休所、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走进市军休所慰问军休老兵,为军休老兵拍照,剪辑记录视频,留存珍贵的影像资料,并立下再会的约定。还于今年5月,团队再次走进宝鸡,开展了三航筑梦 强国有我——“让爱动起来”首场科普进校园、青年交流暨共建活动,并分别在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为实践基地挂牌,在宝鸡市军休所为大学生社区青春行动实践基地挂牌。